药师经感应网
标题

药师经文讲解

来源:药师经感应网作者:王润泽时间:2019-05-28 19:35:20
药师经是在中国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一部经。他揭示的是生命的奥秘。命运是怎么回事?由谁主宰?如何改变?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这部经阐述的问题。

大乘佛教出于不杀生的考虑,要求教徒不吃肉。特殊情况下,为健康、为治病也可吃净肉。所谓净肉指不直接参与屠杀、不专门为自己屠杀的牲畜的肉。三净肉即指眼不见其杀、耳不闻为我而杀、不疑为我而杀的肉类。通常也把禁肉食叫持斋。

素食以蔬菜为主,蔬菜中有臭气的叫荤,荤菜一般味道辛辣,所以又叫辛。荤辛也是佛教禁食的。常见的荤辛如葱、蒜、芥、韭等,食后常遗口臭,念佛阅经则不恭敬,所以禁食。

释迦佛要求弟子供养药师佛应七日七夜斋戒身心,七日七夜为佛事活动的常用时间单位。今天的佛事活动中打七,也以七为时间单位。如打禅七、打净七,在一七日、二七日、三七日等时期内专精修习禅法或念佛法。

供养药师佛斋戒身心,斋戒期内不吃荤辛肉食,清心寡欲,即经云:「食清净食」。清净食就是没有臭味、异味、没有血腥的食品。

敬心供佛还应「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即是说应洗澡洗头,使身体芳香清洁,不能有污垢和臭气,穿的衣服也必须是清洁的。

沐浴更衣,七日七夜斋戒,这是收摄身心保持虔诚敬意的必要形式。但虔敬供养的关键还是心,所以释迦佛教诫弟子,「应生无垢浊心」。垢即污垢,浊即浊乱。使心地污染惑乱的是贪欲、烦恼和邪见,所以保持心灵清净无垢浊,应清除贪瞋痴等垢浊。尤其要克服瞋恨,决不可存借助药师佛神力报仇伤人的念头,所以,应「无怒害心」。怒即愤怒,害即伤害。最崇高、最美好的心是佛菩萨四无量平等心。所以释迦佛要求弟子「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

慈悲喜舍是菩萨四无量心。无量就是没有边际、没有人我的界限,所以又叫平等心。慈心是让所有人快乐的心;悲心是同情他人的痛苦,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人拔除痛苦之心;喜心是见人离苦得乐而产生的喜悦心情;舍心是舍去一切分别执着,怨亲平等的心。一般人心中总有许多烦恼惑乱,只有菩萨的心地充满无限慈爱、无限悲悯、无限利他的喜悦和无限平等,所以菩萨的心最美好、最高尚。修学人对佛的最大的敬供养就是努力具备菩萨四无量平等心。

恭敬供养药师佛形象,应赞叹佛的功德,所以释尊嘱咐大家,应于药师佛前「鼓乐歌赞」。鼓是一种乐器,敲鼓可鼓舞士兵冲锋陷阵;寺院中以鼓做法器,诫众精进善业。法华经序品说:「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以警策学人精勤向道。「乐」指各种乐器和音乐。寺院中常用的乐器,除鼓外还有钟、铙、钹等。鼓乐指表演音乐。歌赞即歌颂赞叹,用以怀念药师佛的功德,表达自己的敬仰和崇敬。

表达对佛的敬仰,还应「右绕佛像」,即从佛的右侧,绕佛经行。印度人以右为尊,右绕佛像表示归顺佛法,向佛致敬。礼拜佛塔、巡礼寺庙也应向右绕行。释迦佛曾说过一部《右绕佛塔功德经》,告诉大家,右绕才表示恭敬。现在西藏佛教徒,仍然严守着这一古礼,他们礼佛、礼庙都右绕而行,左行是大不敬,会受到大家的喝斥。

恭敬供养药师佛「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念即怀念、忆念、于所对境记忆不忘。时时忆念药师佛本愿功德,就能时时体会到药师佛对自己的加被和护佑。

为让药师大法铭记心中,还应「读诵此经,思惟其义」,为别人「演说开示」。前面文殊菩萨要求大家对药师经演说开示,这里,释尊又嘱咐大家演说开示。所以我们都应该遵照佛菩萨的教诫,读诵药师经,认真思索,并把自己的体会讲给有缘信众听,使药师经给更多的人带来利益。

造像功德

在法会上,释尊进一步告诉学人,造立药师佛像,恭敬供养药师佛,有很大功德,会感得不可思议的福报,可以「随所乐求,一切皆遂」。

造像功德到底可以满足人们哪些愿望呢?世间众生最渴望的,不外是长寿、财富、爵位等。自古以来,中国人多以五福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所谓五福,据《尚书?洪范》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善终命。就是说长寿、富贵、健康、有道德、善终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凡恭敬造立供养药师佛像的人,就可获得这些福报。「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想长寿的可以长寿;想发财的可以发财;想升官的可以升官;想得好配偶的可得好配偶,凡有所愿,皆可得遂。经文仅以福禄寿婚姻等人们最寻常的渴求为代表,以此作吸引众生的方便。

恭敬造立供养药师佛像,除了可感得各种福报,满足一切愿望外,还可以免一切灾厄,离一切怖畏。

鬼怪相扰该怎么办?

世间众生受无明烦恼支配下,造下恶业,遭受恶报,经常处于罣碍恐怖之中,内心恐怖时,会做恶梦。经文说:「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恶相即凶恶恐怖的景象。比如梦见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利牙锐爪的恶兽猛禽,凶残孔武的敌人追杀残害自己等。古代的人多认为梦境可以预示命运,所以恶梦令人惊恐,使人受到威逼。

除做恶梦外,生活中还有许多令人恐惧的事,比如自己的住处突然被怪鸟围绕,或者不清静、闹鬼、出现古怪的事。这就是经文例举的「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怪鸟指凶残古怪的鸟,来集即云集围困。「百怪」即各种妖怪、鬼怪或稀罕奇特令人害怕的怪事。

生活中令人恐怖,对人造成心理威胁的事还很多。总之,无论什么灾难,无论什么可怕的事,只要虔诚供养药师佛像,一切不吉祥的状况都会消失。释尊告诉大家:「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众妙资具」即指花、香、幡盖等各种美好的,供佛用的物资和用具。只要能尽自己之所能,恭敬地供养药师佛,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悄悄消失,不敢危害。

关于鬼怪,佛经中多有提及,佛经中的鬼怪是一些众生,也就是说,使一些与人不同的生命形态。一般人由于难以亲见,就斥之为迷信。除非宿世的因缘或特殊的神通力,人们不可能与鬼怪打交道。当人正气充沛、神清气朗时,鬼怪也不敢相扰。虽然人们难以亲见,却不能断言其无。现代科学不能证实其有,也不能证实其无。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也许可以通过特殊仪器认定其存在。大圣人孔子说:「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又说「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夫子不言怪力乱神,可见孔子对鬼神的问题,相当慎重,并没有持否定态度,所以我们今天也不必武断地认定其无。

生活中若无鬼怪相扰,也可以不考虑鬼怪的问题,如果一旦有所困扰,就应按药师经指示的方法,供养药师佛,求助药师佛,以获身心安泰。

供养药师佛除了可以消除噩梦、恶相、百怪的威胁外,还可以使人们摆脱各种可怕险境。经文例举了「或有水火、刀、毒、悬险」这些可怕环境,以及「恶象、狮子、虎、狼、熊罴」等猛兽,「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毒虫。这些都可以对人造成的严重威逼,令人恐怖。

水即水灾,火即火灾,刀即战乱兵刃之灾,毒即毒气毒药之灾,悬险即危桥险路、绝壁危岩堕落之险厄。

恶像是性情暴戾,爱伤人的大象,罴是形状像熊的凶猛动物,能直立,俗称人熊。蚰蜒能分泌毒液使皮肤红肿起泡,还会钻人的耳朵。

当人们遇到上述各种险状、猛兽毒虫威迫之时,「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只要能诚心诚意忆念药师佛名号,恭敬供养药师佛,任何险难就会化为祥和。

能对人造成威胁的情况还有战乱,所以经文说:「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如果有别国来侵略或骚扰,有强盗叛贼造反作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只要忆念恭敬药师佛,就能从战乱、暴动中安然脱险。

忆念药师佛可以免一切危难,这是因为忆念药师佛时心与佛同在,内心可获得一种巨大的支持力,一切外境都与人的内心相关,内心转变,外境也会化为祥和。

综上所述,释尊听文殊菩萨讲完供养药师经的功德后,赞叹说:「是这样啊,是这样啊!正如你说的!」。接着又说:「曼殊室利!如果有的具有清净信念的善良的男子、女人,想供养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首先应造这位佛的像,然后在高处设置一个清净的供坛,用来安放药师佛的像。」

「供养药师佛像可以用各种鲜花,燃点各种香,并用各种幢幡等,把佛像装饰得庄重威严。这一切布置好后,就应七天七夜,受八分斋戒,吃清净的食品,沐浴更衣,保持身体衣着的清洁芳香。」

「更重要的是,供养药师佛像,应保持心地清净,内心无烦恼惑乱,不起瞋心,不发怒,不起伤害别人之意。对一切众生都要起利益安乐之心,愿所有众生快乐幸福,所有众生不受痛苦,为别人快乐而乐。应具备平等对待所有人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供养药师佛像,还应在佛像前演奏钟鼓等乐器,并唱念赞美药师佛的各种歌偈。为表达对药师佛的敬仰,应由右绕佛经行。还应怀念药师佛大愿功德,读诵这本药师经。读经时应深入思维理解经文的意义,并为别人讲演解说、开导指示,帮助别人学习。」

「如果做到上面这一切,你就可以随你自己乐意和渴求,获得你想获得的一切,想得长寿得可以得长寿,想求富饶的可以得富饶,想求官位的可以得官位,想得好配偶的可以得好配偶。」

释迦佛又说:「如果有人忽然做恶梦,梦见各种可怕的景象;或者突然有奇怪的鸟飞来聚集在自己的房子周围;或自己住的地方有妖魔、鬼怪或奇异的现象出现。只要用各种美好的鲜花、香等供佛的物资和用具,恭敬地供养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的恶梦可怕景象等不吉祥的情况,都会隐藏消失,不会成为危害你的祸患。」

释迦佛又说:「如遇水灾、火灾、刀兵、毒药毒气危害,或身处悬崖峭壁,险恶易堕落的地方;或遇恶象、狮子、猛虎、恶狼、熊罴等凶猛野兽;或遇毒蛇、蝎子、蜈蚣、蚰蜒、蚊子、虻虫等令人恐怖毒虫,只要一心一意忆念药师佛,供敬供养药师如来像,一切恐怖可怕的灾难都会消失,你可以从这些情景平安脱离。」

释迦佛又说:「假如其他敌对国家来侵略骚扰,或者有盗贼造反叛乱,只要忆念药师佛、供敬供养药师佛,就可以从战乱中安然解脱。」

4、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药师佛和十方三世诸佛一样,功德崇隆、法力无边,所以经文要求佛弟子皈依三宝,皈依药师佛,戒行清净,不堕恶趣。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在药师法会上,释尊慎重地教诫学人,凡是有清净信仰的男人和女人,都应终生归信佛法僧,决不要信仰其余的天魔外道,应做到「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形指身形,「尽形」即指直至生命结束、身躯毁灭。「余天」指除佛法僧以外的,其他的天魔外道。

「归」即指归依。归为归投,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为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归」也可写作「皈」,意思是反黑成白,转染成净。

为什么要皈依佛法僧呢?佛是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伟大觉者,佛觉悟后,以一大事因缘应现世间。所谓大事因缘即「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让众生和佛一样获得彻底觉悟。佛所建立的一切教法,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获得觉悟。佛是人们求正觉、求解脱的导师,是最可钦可敬、可信赖的师长,皈依佛,就可以走上正信的人生道路。

佛为「两足尊」,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佛以无限的悲心,伟大的愿力,救助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任何情况下,佛都会给信仰他的善良人们以智慧和力量,永远为众生负责,是人们最好的依怙,所以应归依佛。

佛陀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佛法。佛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为了启迪众生的智慧,帮助众生获得觉悟,指引人们走上光明大道。佛法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运载众生度越苦海的船筏。太虚大师在三宝歌中颂扬法宝说:「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世间真理叫俗谛,出世间真理叫真谛,佛法总括二谛,包含世间出世间一切真理。佛法的基础是戒定慧三学,修习三学可以增长智慧,获得无上成就。佛法充满周遍,广大无边,整个宇宙天体都在佛法的统率之下,都体现佛的法身。佛法可以帮助我们离一切烦恼,获身心清净安宁,指引我们通达最终极的真理涅槃境。佛法阐明一切道理,开解一切遮蔽,光明灿烂,如日当空,照彻一切。所以佛弟子应以佛法作人生的依怙,一心皈依佛法。

僧伽住持佛法,使佛法种子相续不断,他们是佛宝和法宝的维护者和传播者。僧众依清净戒律,按六和合的原则实践佛法精神,把佛法的火炬一代一代传递下来,使佛宝和法宝之光永照世间,他们所从事的是伟大不朽的事业,他们的功德也是崇隆辉煌的,所以僧伽是人众中的尊者。他们弘扬佛法,带领人众常随佛行,可以成为人们的依怙,所以应归依僧。

佛法僧体现真理,使人自强、自信、自尊,指引人们走正信正觉的光明大道。称之为宝,是因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可给人无尽受用。

三宝可分为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释迦佛出世之时,佛宝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所有智慧充满究竟觉悟的佛;法宝就是佛所开示的四谛、十二因缘、三法印等教理;僧宝就是随释迦佛出家修行的凡众和圣众。

释迦佛涅槃以后,住持佛教也有三宝。佛宝就是各种佛像表徽,法宝就是三藏经典和古今大德的开示,僧宝就是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什么叫自性三宝呢?佛是觉悟者,自性佛就是自心本具的离念灵知的圆明觉性。法是法轨和模范,自性法就是自心本具的道德仁爱、平等无我、慈悲喜舍等懿范。僧是清净信众,自性僧就是自心本具的清净无染的本性。归依自性三宝,就是如六祖在坛经里所讲的,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觉悟的人就是佛,归依觉就是归依佛。归依正就是归依佛法。真正的僧就应六根清净,归依自性中的清净性就是归依僧。

有清净信仰的善男子善女人都应该归依佛法僧三宝,正如印顺法师在所着的《成佛之道》中所说:「三宝是佛法的总纲,归依三宝是入佛门的初基。三宝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不归依,就不能得其受用,就像不能进入公园大门,就不能领略园林花木的幽胜一样。所以,发心学佛首先要归依三宝。」

5、正觉是人生的真正依托

世间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流转沉沦,好比在无边苦海中随波逐流。落海之人,见到草束浮木,都会伸手攀缘,渴望有所依凭,苦海中的众生也都有渴求依托的心。

世人视为依托的是些什么呢?有人把金钱财物作人生依靠,以为有了钱就什么都不怕了。事实上,钱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堆金积玉也会在瞬间化为乌有。正如红楼梦中好了歌所说:「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世之财物,佛说其为「五家所共」,不能独享。因水灾、火灾、盗贼、统治者征用、抄没,不肖子孙耗败,金山银山也会在转瞬之间荡然无存。

有人努力捞取权势,以为有了权势就有了依靠,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昨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权势倾诈,风云突变,难能靠得住呢?

有人以为亲戚朋友可做人生依靠,事实上亲人也会反目成仇。卖友求荣,过河拆桥之事比比皆是,亲朋也靠不住。而且,即便是非常可信赖的师友亲人,也有撒手离你而去的时候。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连最亲密的夫妻关系都靠不住,何况其他呢?

有人以为生命本身,似乎可做依靠,千方百计企图使生命永恒,事实上,生命是最不可靠,最脆弱的东西。人命就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呜呼哀哉,无论贵贱贫富,在死亡面前都平等。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只能是妄想和邪见。

有人把人生依托建立在国家富足上,这诚然很好。富足国家的人民,故可以安居乐业,那么,贫困落后、战乱动荡的国家,人们又依靠谁呢?何况战乱交替,世间常态,哪有永恒的太平盛世呢?

有人依赖社会进步,把人生意义建立在推进人类文化文明上,这也很好。但现代文明却带给人们更多的烦恼和担忧。科技越发达的国家,社会危机越严重。环境污染、知识爆炸,各种「文明病」是有识之士深深担忧。

总之,依赖外界任何事物,最终都会无可依托。人们唯一真正可依靠的是人们自己,是对自己清净觉性的觉悟。正觉是人生唯一的、最坚实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启发人的觉性,引导人们走正觉之道的就是佛法僧三宝。只有归依三宝,才能走上最光明、最究竟、最踏实的人生道路。所以释迦佛教诫学人「唯当一心,归佛法僧」。

一心归佛法僧,就成为佛弟子,三归依是进入佛教大门的基本仪式。既是佛弟子,就应严守佛教的基本规范。在家弟子起码要受持五戒,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弟子首先要受持沙弥十戒,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花蔓涂香、不歌舞视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戴金银宝物。出家人成年后就要受具足戒。根据四分律,比丘应受的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条,叫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应受的戒是三百八十四条,以大数而称之为比丘尼五百戒。发大心修菩萨大乘法的行者,还应受菩萨四百戒。菩萨四百戒就是指三聚净戒,三聚净戒中摄律仪戒,包含了五戒、十戒、三百五十戒、以及十重戒、四十八戒等一切戒法,说为菩萨四百戒,是取其大数。所以经文中,释迦佛告诉大家,凡一心归依佛法僧的佛弟子,都应该「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

关于各种戒的戒相,本文在解释药师如来第五大愿时,已作了说明,这里不再具述。

凡一心归依佛法僧的三宝弟子,都应遵守各自应守的戒律,以戒为师。假如有的佛弟子受了戒却对戒律有所毁犯,毁犯戒律的人,会有害怕堕入三恶趣中的恐怖。这些人如果能专心念诵药师佛的名号,恭敬供养药师佛,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就能恢复清净戒行。对自己的业行深生悔悟,他们就不会堕入三恶趣中。所以,释尊告诉大家:「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果是具有清净信仰的善良男人、女人,就应当一心一意指归依佛法僧。从归依三宝到寿命终止,决不侍奉信仰其余的天魔外道。一心归依三宝就应受持禁戒,如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等。对所受的各种禁戒,假如有触犯或毁戒的,就会有害怕堕入恶趣的恐怖之心。这些犯戒的人如能及时悔悟,只要专心念诵药师佛的名号,恭敬地供养药师佛,就绝对不会堕入三恶趣中。」

6、妇女临产前如何获护佑

药师如来为拔除众生业障之苦,发愿使所有有志于修行的妇女除百恶之烦恼,转女成男获得人生的成功,但是对普通妇女来说,最大的痛苦莫如生育之苦。在古代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妇女生育时,死亡率极高。俗话说:「儿奔生时,娘奔死」。如遇难产,其苦更甚。所以,妇女生育时,除了生理的痛苦外,还有心理的恐怖。那么临产的妇女如何获药师佛护佑解除身心的痛苦呢?经云: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女人临产时,生理、心理都会遭受到极大痛苦,如何除苦呢?只要能一心一意称念药师佛的名号,礼拜、赞叹、供养药师佛像,就能消除一切痛苦,度过一切危难。因为在佛的护持下,临产妇女只要诚信药师佛,一心念佛,内心平静,周围的气氛祥和,一切外缘和顺,生产过程顺畅,产妇只会感到幸福和安宁。所以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

临产妇女若能一心供佛念佛,除了生产时一切痛苦消失以外,所生的孩子也能发育健全、活泼可爱、聪明漂亮。所以释尊接着对大家说:「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身份具足」指手足五官等身体的组成部分,全部具备、完美健全。「形色端正」,指身体相貌端庄周正。「见者欢喜」指孩子很逗人喜爱,凡看见他的人都生欢喜心。「利根聪明」即指天资聪慧,颖达明敏,领悟能力强,根性速疾能生妙解。

凡敬信药师如来的妇女,孩子能健康成长,无病无灾,这就是经文所说的「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安隐少病」即平安稳妥没有灾祸。「非人」指各种旁生异类、妖孽鬼怪等。「精气」即生命力。「无有非人夺其精气」指没有意外的、不可知的不良因素使孩子受惊吓、受伤害,孩子能安安稳稳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说:如果有的妇女临到要生孩子的时候,身心受极大痛苦,但只要她们能一心一意念诵药师如来名号,诚心礼赞药师佛,并能恭敬供养药师佛,她们生产时的一切痛苦都会全部消失,。她所生的子女发育健全,手足五官等具足,身体相貌端正,人人见了都生欢喜心,天性敏锐,聪颖明慧,从小到大平平安安没有灾祸,很少生病,绝对不会有鬼怪等旁生异类惊吓他们,伤害他们,他们都会健康成长。

(接下来请看本经文第十部分「阿难菩萨的体会」, )

十、阿难菩萨的体会

药师佛法力无边,但要想获得药师佛的护佑必须首先确立对药师佛的诚信,诚信不疑才能与佛法相应。修习佛法,信解行证四个环节,信为先决条件。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所以释尊每次说法之后,都要帮助听众树立正信。有时释尊直接告诉弟子对所闻之法要诚信不疑,有时则向当机弟子提问,问他们对所闻之法是否确信不疑。佛演说金刚经时,多次问须菩提,对所说之法是否确信不疑,佛在这里则向阿难提问,通过阿难的回答,使所有学人对所闻之法确信不疑。经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1、阿难对药师法的诚信

释迦佛在法会上演述了药师佛本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大愿,以及成佛后为拔众生业障之苦,利益有情所建的功勋德业。药师佛的智慧业行和十方三世诸佛一样伟大。三世诸佛都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救助无量无边众生。对佛的伟大胸襟和无边法力,救助众生方便业行,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难以理解的,所以佛对阿难说「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诸佛」,即十方三世一切佛,「甚深行处」即极妙极深的境界、极妙极深的智慧以及所表现极殊胜的慈悲行为。佛询问阿难,对自己所演述的药师佛的大愿功德,是不是相信。

阿难是释迦佛的大弟子,十九岁就亲随释迦佛做侍者。释迦佛讲这部药师经已是晚年的事,这时,阿难随佛学法已二十多年了,所以阿难对释迦所说之法当然能诚信不疑。释尊并不是不知阿难对自己所说之法的诚信,佛有意向阿难发问,让阿难为所有弟子做诚信的表率。

释迦佛是证悟了宇宙人生真理的觉者,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真语就是真实的符合宇宙人生真实之语;实语就是如实的符合宇宙万有实际之语;如语就是如常不变之语;不诳语就是不欺骗之语;不异语就是统一没有矛盾之语。所以,对佛所宣说的药师佛的大愿功德,阿难是深信不疑的。

在法会上,借释迦佛的发问,阿难明白地表达自己对佛所说的诚信,他说:「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一切如来」指十方三世、所有的佛。佛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与真理同在,能如万法之真实本性,来成正觉。一切如来身语意三业于万事万物,如实而来,如实而去,不带主观执情,泯除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无烦恼染污,故无不清净。所以阿难说,他对释迦如来所说的,契理契机之药师经,诚信不疑。

为了帮助在座听法的学众,以及将来有缘听闻药师经的人树立信念,阿难进一步用日月的永存和须弥山的安稳比喻佛所说的法永恒不变。他说:「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此日月轮即太阳、月亮,妙高山即须弥山。须弥山是世间最高的山,为众山之王,所以叫须弥山王或妙高山王。须弥山也是世界的中心和支柱,如果须弥山倾倒或动摇,整个世界就毁坏了。因此,无论世界上经历什么劫难,须弥山都不会倾动的。所以阿难说,日月可以堕毁,须弥山可以动摇倾倒,但佛所说的法却是永恒不变,不容置疑的。

虽然佛所说的法是宇宙世间永恒不变的真理,但世间许多众生,由于缺乏信根,对如来所说的实理实法却难立正信,对佛的甚深智慧和慈悲救众的伟大行为生起怀疑。他们听佛说只要念颂药师佛名号,药师佛就会救助他们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心中就这样想:怎么仅仅念药师佛这一个佛的名号,就能获得那么多功德,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呢?于是不信,心中怀疑,对佛说的话疑惑不信。所以,阿难在法会上特地把这种情况提出来。他说:「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胜利」就是殊胜的利益。

对佛所说的法,怀疑、不相信,固然不对,如果由于不信,就毁谤佛法,其罪业就大了,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快乐和利益,还会堕恶趣中,流转沉沦。所以阿难告诫大家说:「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长夜」比喻无明笼罩心识,心中没有智慧光明,一片黑暗,如漫漫长夜难见曙光。圣蔓经说:「生死难晓,故称长夜」。

阿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所说的法都是他亲证了的真实不虚的真理,佛以至高无上的智慧为人们指引的都是通向光明和成功的正道,不相信佛所的法就是不相信真理。不信真理必然相信谬误,不走正道必然走邪路,邪路就会把人引向罪恶和黑暗。悖逆真理,会使人在邪道上越走越远,陷入黑暗深渊,难以自拔。所以阿难告诉大家,不信佛法,毁谤佛法就会失大利乐,堕入恶趣,流转沉沦永无出期。

听了阿难这些讲话,释迦非常赞赏,在肯定阿难的发言的同时,又正告佛弟子说:「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意思是说,凡是听见药师佛名号后能诚心诚意受持,没有一点疑惑,却堕入恶趣中,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无有是处」就是找不到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有这种情况。诚信药师佛,却堕恶趣,这不可能;不信药师佛、诽谤药师佛,堕恶趣就是必然的了。释尊这段话正是从反面对阿难的话的肯定。

2、正信的可贵

世间芸芸众生业障深重,信心坚定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如阿难这样有诚信的人,释迦佛深为赞叹。佛说:「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意思是说,对佛的甚深智慧、慈悲行为,能相信并领悟是很难很难的,你能接受,应明白这完全是真理的威力啊!

佛法是佛所证悟的真理,对佛法如实领悟,唯有佛才办得到。经教中说:「惟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达到佛的高度,才能完全、彻底、真实地领悟佛的一切。所以,释迦佛说:「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一生所系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是下一生即可成佛的、候补佛位的大菩萨。

药师佛的大愿功德、深妙智慧、慈悲心怀,就是十方三世诸佛的甚深悲智之所行,除一生补处菩萨外,所有众生都不能如实信解,甚至连声闻、独觉这些圣众和没有登地的菩萨都不能如期所实地信奉领悟,可见真实信解药师佛是极不容易的事。

为什么说如实信解药师佛不容易呢?首先,在芸芸众生中要获人身就很难;得人身后能信敬三宝听闻佛法也很难;在得人身、听闻佛法信敬三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听闻药师如来名号,所以,这就更难了。以此,世尊在法会上发出感叹说:「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3、人身难得

六道众生中,只有人能成佛,「佛出世间」是世尊的一贯教诫。但是,要获人身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经教中说,生死流转的六道众生,多如大地土,其中生善趣的少如爪上灰。善趣中的天人,享乐太过,报尽堕恶趣的多,转人身的少,所以六道众生中,人只占极少的一部分。杂阿含用盲龟遇浮孔比喻人身的难得。经中说,茫茫大海中有一只盲龟,海上漂浮着一块木板,木板中央有一个孔。这只盲龟在海上浮沉,刚好碰到这块木板,而且刚好将头从孔中伸出。这样的情况有多难遇到,在六道生死大海中沉沦的众生,转人身就有多难。涅槃经也说:「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获人身既如此之难,所以世尊在许多地方都发出过「人身难得」的感叹。

获人身难,获人身后又值佛世,又能听闻正法就更难。佛经说听闻佛法又八难。

首先必须离恶趣,不生于地狱、傍生、恶鬼道,这就是三难。虽然大力鬼王、龙王等也可以去听法,但机缘极少,而且不能出家受戒。他们在深重的苦难中挣扎,几乎不可能获修行的成就。

第四是生于北俱卢洲之难,此州的人,物质生活条件太好,不思出离,难以对佛法建立正信。

第五是生长寿天之难。天人寿命极长,所以叫长寿天。天人闻法机缘少,而且享乐太过,难闻正法。

第六是六根不具足之难。如果所获人身不健全,如盲聋哑狂、白痴等,有生理缺陷,六根不具备,听闻佛法就很难。

第七是世智辨聪之难。见浊增胜的人,难离邪见,自以为聪明,知见发达,难以接受佛教正法,与佛法就无缘。

第八是佛前佛后难。听闻正法,必须有佛或佛法住世,如生于佛出世前,或佛法衰亡以后,就没有机缘听闻佛法。即使有佛住世,生于佛法未传播到的边远地区,也难闻正法。

所以佛经中常说生中国难。中国又叫中土,指有佛或僧众弘扬佛法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听闻佛法的这八难,又叫八无暇,即八种无修习佛法机会的状况。

涅槃经把修习佛法的困难归纳为六难,即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难。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中国难生,进一步说,于三宝中,信敬尊重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所以,三宝弟子和有机缘接触佛法的善良人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法缘。

在这里,释迦佛告诉大家,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比得人身,比信敬三宝,更加困难。之所以困难,是由于众生业障太深重了,烦恼惑乱太多了,与诸佛甚深所行,相去太远了。

药师如来的智慧比日月更辉煌,所建立的功勋比大海更深广,所以释迦佛又一次赞叹说:「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经文连用三个「无量」对药师佛四摄六度自觉觉他、自利利人的菩萨行,不可思议、变幻无穷的智慧方便、无所不包的伟大愿力进行赞叹。并再次告诉大家,药师佛伟大功勋德业,是无法用语言详尽如实地描绘。因为药师佛的功德无穷无尽,无论用多长的时间也说不完。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阿难说:「阿难,有如以上我所称赞颂扬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具备的种种功德,是十方诸佛极广极深的境界,一般众生是最难了解的,你听了以后相不相信呢?」

阿难对释迦佛说:「大德世尊!我对如来所说契理契机的佛经,决不产生任何疑惑。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身语意三业都是智慧的显现,是清净污染的,一切行为、一切语言、一切心念都如实地与真理同一。」

他接着说:「即使天空的太阳、月亮可以坠毁,众山之王的须弥山可以倾倒动摇,而诸佛所说的话却真实不虚、不可变更。」

阿难接着说:「世尊!有的众生,由于信根不具足,听了诸佛极深极广的智慧业行境界就这样想:凭什么理由只念药师佛这一个佛的名号,就能获得那么多功德和殊胜的利益呢?因此对佛所说的话疑惑不信,而且,不但不信还生出许多毁谤之词。这样的人会在如漫漫长夜一般的生死轮回之中沉沦,得不到佛智慧之光的照耀,福德智慧无由滋长。他们就会失去最大的利益和安乐,永远在三恶趣中,流转沉沦。」

听了阿难的话,佛说:「这些众生若是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后,诚心相信,一心受持忆念,不生丝毫的怀疑迷惑,而堕在恶趣中,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释尊又对阿难说:「我上面所说的药师如来极深极高的境界,一般众生是很难相信了解的,而你现在却能深信受持,这正是如来伟大智慧所体现的真理的威力啊!对佛所达到的极深极高境界,即使是已经证得小乘极果的声闻、独觉,以及还没登地以前的菩萨,都不可能完全彻底的确信和体悟,只有已达到佛的境地的下一生就能成佛的补处菩萨,才能对佛的一切如实信解。」

释迦佛进一步告诉大家说:「在生死轮回中,人身是很难获得的;得了人身,能皈依三宝,对三宝诚信敬重,也是很难的;进一步在佛法中能听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更难了。」

释尊又一次赞叹地说:「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非常伟大,因为他在过去的菩萨因地中,以无量无边的慈悲喜舍,行六度万行的菩萨道,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救助众生成就自己,他的愿力无量无边,他的法力也就无量无边。对他的无量菩萨行,无量智慧方便,无量广大愿力,我就是用一劫或超过一劫的时间,来详细叙说,也是说不完的。因为劫的时间虽然长,终究是有限的,而药师佛的功勋德业是无穷无尽的,无论多长的时间都说不完。」

(接下来请看本经文的第十一部分)

十一、救脱菩萨对药师法的阐释

释迦佛演说了药师佛无以伦比的大愿功德,并教导众生修药师法,为自己消灾延寿,使众愿满足。但是假如自己的亲人朋友有难,又该怎么办呢?经文通过救脱菩萨,告诉学人如何救助自己的亲友。经云: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赢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古诗原文[挑错/...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古诗原文...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