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感应网
标题

药师经文讲解

来源:药师经感应网作者:王润泽时间:2019-05-28 19:35:20
药师经是在中国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一部经。他揭示的是生命的奥秘。命运是怎么回事?由谁主宰?如何改变?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这部经阐述的问题。

靠自力修行,获最高成果需要付出努力很大。五浊恶世、末法时期的众生,要彻底断除惑业非常困难,惑业不断,修法不能成功,稍有懈怠,还会退堕,所以这是难行道,成功可能性小。

仰仗佛力,可以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众多助缘,可以继续修习,永不退转,有必然成功的把握。而且修习净土不必透彻教理,只须观想持名,修行方便,所以这是易行道。

印光大师说:「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门,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实难即生做到。倘惑业未能净尽,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画饼,且有因福造业,后生堕落之虞。由是言之,诚堪畏惧。须知净土法门为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与通途法门并论。」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中都提倡净土易行法门。

阿弥陀经中说,惑业未尽的众生,发愿往西方,必须持名念佛,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会「现在其前」,修行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一种定境。没有相当修行功夫,要达这一定境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修净土法门虽比其他法门简便易行,也并不是所有发愿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往生。为此释迦佛在这部经中,为修净土法的众生开示一个最有力的助缘。只要持八关斋戒一年,或五戒三个月以上的净信弟子,接受佛教正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又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的定境,临命终时若能听闻药师佛名号,药师佛会派遣八位大菩萨为他指示去西方净土的道路,帮助他成功往生。所以经文紧接前面「而未定者」说:「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而未定者」即指念阿弥陀佛名号,还没有达到定境的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为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经文中「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即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所」即处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据佛经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池中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莲花。这些莲花有成千上万的花瓣,花朵大如车轮,是用七宝构成的。不同颜色的莲花放射不同光芒,青色放青光,红色放红光,黄色放黄光,白色放白光。有的一种花放一种光,有的一种花放两种光。各种光中示现无穷无尽的佛,为众生演说各种各样的佛法。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发心念佛,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念佛越勤奋,那朵莲花就越光明、越鲜艳;念佛心退堕了,那朵莲花就会黯淡、枯萎;不念佛了,那朵莲花就消失了。念佛人坚持念诵一天、二天、三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就会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起拿着属于他的那朵莲花,把他迎往西方。这人就从莲花中生出来了。这种不需要父母交媾,自然而然就从莲花中生出,叫莲花化生。所以经文说:「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杂色众宝华」即指各种颜色的由七宝做成的众多的莲花。「化生」即指不要依托,自然而生。

由于众生念佛的功夫不同,以往所修的善行不同,往生到西方,莲花化生时,就有上中下三个品级,每品中又有三生,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正如偈语所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西方净土的众生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的,获得的是净妙色身,不是血肉之躯,所以他们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那里的众生一律平等,没有男女差别,没有妻子儿女,没有亲疏远近,也就没有爱离别苦。那里的众生都与永不退转的菩萨为伴,没有怨憎恨苦。那里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众生有求皆得,没有求不得苦。从莲花中化生的众生,身躯微妙香洁,没有五蕴盖覆之苦。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顾名极乐世界。

怎样往生三善道

有的众生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乐善好施,又有清净的戒行,人间生命结束后就有可能转生到天上成为天人。天人可以无拘无束尽情享受各种快乐。假如他们耽于享乐,会把以往培植的善根耗尽,天上寿命结束时,就有可能堕入恶趣中。如果这些众生在往生天界以前,能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接受了药师佛的教诫,到天界后,就不会无休止地享乐,善根也不会穷尽,天上寿尽后,便不会转生到恶趣中。如经文所说:「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

「或有」是紧接前面经文,指四众弟子、善男子、善女人中能每月受持八天斋戒一年,或持其他戒三月,,有善根的,而且在临命终时又听闻了药师佛名号的那些人中的某些人。

「本善根」即指在转生天界以前,做人时培植的善根。

这些天人在天界之所以本具善根没有耗尽,是因为他们生前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并能接受药师佛的教诫。

怎样往生富贵人家

善根未穷尽的天人,寿尽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到人间。在人间他们转生成人间的统治者,具有无比的权威,如经文所说:「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

「轮王」即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世间第一有福德的人,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轮王有四种:金轮王统摄四大洲,银轮王统三洲,铜轮王统两洲,铁轮王统一洲。轮王出世,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们富足安康,平等互助,谷物丰饶,遍地甘美果树,金银珍宝散在各地,是理想的大同世界。

「四洲」即指须弥山四方的四大洲。

善根深厚的天人,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出生到人间,成为福德具足的金轮圣王,以其福德和威力统率、摄持四大洲,带给众生富足安乐,使有情众生都安身立命于十善道。

戒行稍差,善根不足的人,从天上还生人间虽不能做轮王,但可成为富足有地位的人。如经文所说:「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

剎帝利是古代印度四种姓中的第二种姓,意思是田主,可担任国王、武士等高级职务。婆罗门为第一种姓,是祭师阶层,社会地位最高。居士是富有的自由民,大家是自由民中的实业家。

转生成有社会地位的人以后,他们还会非常富有,财宝很多,各种物资装满仓库。他们形相端庄,身体健康,聪明有智慧,有美满的家庭。如经文所说:「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凡能至心皈依药师佛的妇女,只要愿意,就能转女成男,而且永远不再转为女身。如经文所说:「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综上所述,本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对文殊菩萨说:再说,曼殊室利!如果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其他敬信佛法的善良男子和女人,受持八关斋戒一年,或守三个月的净戒。因守戒培植的善根,他们中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无量寿佛统率的地方的人,修持净土法门,念佛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定境的,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听闻药师佛名号,临命终时会出现八大菩萨,这八个大菩萨的名字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八大菩萨临空而来,到他们面前,为他们指示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他们就会往生到极乐世界,在各种颜色、七宝做成的莲花中,自然而然地化生出来。

也有的净信弟子,会转生到天界成为天人,享受各种快乐,但不会把原来的善根耗尽,因为他们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获得的善根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他们不会从天人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等各种恶道中。等他们天人的寿命完结,会重新降生到人间,善根深厚的可以成为转轮圣王,统摄天下成四大洲的领袖。他们具有极大的威德,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他们推行善行,让人们身语意都安住在十善道中,都过富足、向上、有意义的生活。

有的众生虽不能成为转轮圣王,但可以成为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实业家等有地位的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钱物多得连仓库都装不下。他们形相端正庄严,家庭和美,父母妻儿具足无缺。他们都聪明有智慧、勇敢强健、威猛得像大力士一样。

假如修行的人是女人,对自己的女身有厌弃心,因为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诚心诚意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可以永远不再为女身,以丈夫相精进修行,直达佛地。

8、除人们一切病苦

在开演了药师佛为众生建立的施舍、持戒、度贪瞋痴等伟大功勋之后,释尊概括演说药师佛消除众生一切病痛灾厄的伟大功德。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五浊恶世,八苦人间,众生之苦,说不能尽,药师如来为拔众生之苦所建立的功德,也说不能尽。所以经文仅举折磨人们最厉害的一些疾病,示现药师如来对众生病苦的救助。

疾病对人的折磨,除了生理痛苦外,还有精神重压和心理恐怖,后二者引起的痛苦往往超过前者。人们最害怕的疾病并不是最疼痛的病,而是危及生命的癌症。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即使尚无明显症状也会日益消瘦,精神崩溃,迅速死亡。经文这里所举的就是古代的不治之症。

「瘦挛」指身体干枯,肌肉萎缩,手足卷曲不能伸直。挛也是一种手足抽搐的疾病,相当于现代的脑溢血中风、瘫痪等病。

「干消」指结核病和糖尿病一类的消耗性疾患,古人把结核病叫痨疾或干病。患糖尿病的人代谢紊乱,口渴肚饿,不断吃不断小便,古人称之为消渴病。患这类病后,人异常消瘦,将不久于世。

「黄热」指肝炎、破伤风、脑膜炎一类的疾病。肝炎急性发作一般都有黄疸,眼睛皮肤发黄。这些急性传染病都有高热,古代医疗条件下,无法有效控制,会使人迅速丧命。

此外,古人认为中魇魅、蛊毒的人,会患莫名其妙的怪病,突然死去。

人们害怕疾病,更怕死亡。年纪轻轻,突然死掉,叫夭亡或短命;在意外事件,如水火刀兵、天灾地变中突然殒命,叫横死。短命夭亡和横死都是未尽天年而丧命,对人威胁极大。横死有九种,经文在后面还要具体描述。

药师如来成佛后,凭借本行菩萨道时的伟大愿力,可以使人们从上述种种可怕的疾病和灾厄中解脱。经文说:「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是」即指上述种种疾病,「等」概括所有的不能一一列举的疾病。

皈依药师佛可以使人从不治之症和疾病恐怖中解脱,因为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开发智慧,明白因果的原理,懂得生命缘起的规律,坦然地对待疾病和生死。既来之,则安之,心情舒坦,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极大的影响。同样疾病,因患者心态不同后果迥异,古今中外有许多因信仰的力量而战胜疾病和死亡的事例。皈依药师佛,心有所依,意有所安,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即便生命结束也能安然西去,不会有痛苦和恐怖,况且在佛的护佑下,他们还会健康长寿。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尊对文殊菩萨说:再说,曼殊室利,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获得正觉,成佛之后。由于他在菩萨因位时所发的宏大誓愿,当他观察到有情众生受病苦折磨威胁时,就会去救助他们。比如有的众生中风瘫痪手足抽搐,或得了痨病,又干又瘦,或得了消渴病,身体一天天消瘦。有的得了黄疸病,高烧不退,全身发黄。有的众生被魇魅、蛊毒所中,危在旦夕,有的年纪轻轻就夭亡短命,有的突然遭横死。凡此种种不能寿终正寝的人,只要祈求药师佛,药师佛就会凭着伟大愿力,消除他们的痛苦,满足他们消灾延寿的心愿。

(请看第八部分 药师咒)

八、药师神咒

1、定境中的咒语

药师佛一心一意为拔除众生业障之苦而努力修行,由此进入定境。定境中发出具有巨大力量的咒语。经云: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辟琉璃,钵喇婆,喝啰?也,怛陀揭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药师如来成佛以后,一心一意行除灭众生苦恼之事,存除灭众生苦恼之念,其他一切心念都不起,专注于一行,进入了一行三昧之定境。三昧即三摩地,意思是定、正定、一境性。凡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念念在在都不离所专注之事,做到一行,便入定境,《三藏法数》说:「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一直心即专注不变之心。凡一心念佛或一心行持,都可达一行三昧定境。

药师如来时时刻刻,念念不忘,一心一意从事的是除灭众生苦恼之事,所以他进入的三昧定境名叫除灭众生苦恼定。如经文所说:「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时」即药师佛一心一意救助众生之时。「彼世尊」即药师佛世尊。

佛三十二相中,有无见顶相。观佛经说:「佛顶肉髻生亿万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无见顶表明佛的智慧深不可测,无法超越。药师如来成佛后,肉髻中也会放射无量光明。所以经文说:「既入定已,与肉髻中,出大光明。」

药师佛在定中,在智慧之光的笼罩下,为众生演说了具有无比威力的咒语,所以经文说「光中演说,大陀罗尼」。

陀罗尼是梵语的译音,意思是总持,能摄持一切善法,遮障一切罪恶,总一切法,持无量意。

陀罗尼有四种:一、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又叫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又叫咒语;四、忍陀罗尼,于法之实相能安住叫忍,能持忍所以叫忍陀罗尼。

佛菩萨在禅定中所发秘密语之所以称为咒陀罗尼是因为佛菩萨之定力能总持神咒功德。大乘义章说:「菩萨依禅能起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此秘密语能总持无量文义、具无尽之功德。佛地论说,佛菩萨之秘密语「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显教经典中对咒陀罗尼有五种称谓,分别为:陀罗尼、明、咒、密语、真言。药师佛定中演说的陀罗尼,就被称作药师神咒。

药师佛在禅定中发出了具无穷无尽含义的咒语,此咒语能持一切功德,作用极其伟大,所以称之为「大陀罗尼」,即是秘密语,在译经时都不做意译,只直译其音。咒的神验就在于它能以一种特殊的声音信号与宇宙信息,或说他在的外力相沟通,所以,凡咒语都应按其原来的读音持诵。这里特用汉语拼音将这一神咒的读音注出来,便于读者读诵。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南谟」又作南无,意思是皈依,皈命。「薄伽伐帝」即薄伽梵的异译。「鞞杀社窭噜」意思是药师。「辟琉璃」即琉璃。「钵喇婆」意思是光。「喝啰阇也」意思是王。「怛陀揭多耶」意思是如来。「阿啰诃帝」意思是应供。「三藐三勃陀耶」即正等正觉。「怛侄他」意思是即说咒曰。「唵」为发音词。「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意思是「药!药!药!」「三没揭帝」意思是普遍救度一切众生。「娑诃」亦可做娑婆诃,意思是迅速成就。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大家,由于药师如来成佛后一心一意只行救助众生之事,所以进入了一行三昧的禅定中,他所入的定就叫「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禅定中药师佛肉髻放大光明,光明中药师佛发出了具备特别伟大的功德的咒语,咒语说:

「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即说咒曰:唵!药!药!药!用药治愈一切众生疾苦,使之急速痊愈。」

2、神咒的威力

宣说药师神咒后,释迦佛又强调了咒语的威力,并殷勤嘱咐众生,认真持咒。经云: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佛经中记载,大地震动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六种震动。第一种情况是佛入胎、出胎、成道、转*轮、舍性命、入涅槃时大地会发生巨大震动,以示祥瑞。第二种情况是佛运用神通力,可以震撼三千大千国土,使大地起伏变化,出现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第三种情况是佛用法力使大地出现动、涌、震、击、吼、爆。种种震动,显示佛法的伟大,震撼大地同时,震撼众生的心灵,使众生弃恶从善,归信佛法。

药师佛的咒语一发,就震动了大地,足见咒语的威力巨大。震撼大地的同时,遍放光明。在药师佛智慧之光照耀下,众生一切病苦都可以得到消除,由此获得安稳和快乐。所以经文说:「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尔时」即药师佛发出咒语的那个时候。「受安隐乐」即享受安宁平稳的快乐。大地震动,消除的是众生的病苦,带给众生的却是心灵的安宁和快乐。

咒语既有如此威力,所以释迦佛教诫人们,当自己或亲人生病之时,持诵此咒。持咒前应沐浴、漱口,然后用病人吃的食物、药品或清洁的水,对着这些东西咒一百零八遍,再给病人吃。这样,病人一切病苦都能消除。所以释迦佛说:「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

持药师咒可以挽救病人于急难之中,没有生重病的人常持此咒,就能祛病延年,而且命终可往生到药师净土去。所以经文说:「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若有所求」指祛病延寿的要求,「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如是」即指如其所求,无病无灾,「生彼世界」即生药师佛净土。

经文前面已经经过,药师净土与西方极乐净土一样,功德庄严,纯洁清净,无恶无苦,所以往生到药师净土后,也可以像在极乐净土一样不退转地修行,直到最终的彻底觉悟。即「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法会上释迦佛殷切嘱咐大家,一定要诚心地、慎重地供养药师佛,坚持念诵药师咒。佛对文殊菩萨说:「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至心」即以最大的诚心,「殷重」即殷切慎重。「废忘」即荒废、忘失。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大家,就在药师佛在光中说完咒语的那个时候,大地震动起来了,而且普遍地放出大光明。光明照耀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所有病苦全部消除,获得了身心安宁和稳定的快乐。

释迦佛又告诉文殊菩萨说:「假如有男子或女子,患了各种病,就应当一心为那病人念诵药师咒。替病人念咒时,必须洗澡漱口,保持身口的清净。然后用病人吃的食物、药品或清洁无虫的水,对这些东西持咒一百零八遍,再把这些给病人吃,这样,病人所有病苦都会全部消除。」

如果有人想祛病延年,只要以最大的诚心念咒,他的这一愿望就会得到满足。坚持念药师咒,命终之后,还可以往生到药师净土去,在那里可以不退转地继续修行,一直到彻底觉悟。以此之故,如果善良的男人或女人,对药师如来能诚心殷勤尊重,恭敬地供养,对此药师咒,就应常常受持念诵,不要废弃或忘记。(接下来请看本经文的第九部分「怎样获药师佛的庇佑」)

九、怎样获药师佛的庇护

1、药师法的修习方式

药师佛智慧无边,福德威神力无边,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众生,如何才能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加被呢?要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必须皈依药师佛,接受药师佛的教诫,修习药师法。所以法会上,释迦佛嘱咐大家念诵药师佛名号,供药师佛像,书写、传播、诵读药师经,还要供养弘扬药师法的法师,以修习药师法。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诵持名号

「净信男子、女人」指有清净信仰的佛弟子或善根深厚的人们。「得闻」即指有可能、有机会听闻到。药师佛有十个名号,释尊这里只举「如来、应、正等觉」代表药师佛具备的「所有名号」。对药师佛所具的名号,能听任何一个,都是一种难得的因缘。善良的人们既有因缘听到了药师佛名号,就应经常念诵,所以释尊要求大家「闻已诵持」。经常念诵持久不忘,在紧急危难时刻,就可能忆念药师佛名号,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八识田中有念佛的种子,可以生生世世不堕恶趣,即便因宿世恶业,堕入恶趣也会因忆念药师佛名号而获解脱。

念诵佛的名号为什么可以得护佑加持呢?因为佛与真如同在,是真理的体现,佛的法身永存,无时不在,无处不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念他的名号,佛就会有所知有所应。佛的名号是一种特殊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念佛人和佛就沟通了。念佛人自性清净佛性与佛的法身相应,念诵中,自性清净佛性渐渐被证明,善根日增,智慧显现,念佛达一心不乱,即可与佛同在,与真如同在。真如是无欠无缺、无坚不摧的,念佛者与真如同在,一切外邪都无法干扰。与真理相应,与真理同在,以真理作后盾,还有什么比这更无所畏惧呢?这就是最大加持力。

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潜意识在人的意识中占有统治地位,它能在不知不觉中支配人的行为。潜意识相当于唯识学中的藏识即第八识。念佛名号,可使佛的概念潜移默化地进入潜意识,即所谓八识田中种下佛性种子。反复念诵反复强化,即所谓不断熏种。潜意识中的佛的形象越来越鲜明,甚至在梦中也会出现;慢慢地自信心越来越充足,心情越来越舒畅,由此,便可远离一切恶事。经常念佛会产生有持无恐的心态,正气凛然,邪气何能干扰?这是加持力直接显现。

念佛名号也是一种心理自我暗示,能自我鞭策,促使人积极向上,积善成德。善业必感善果,必得善报,这也是加持表现。

所以,念诵佛的名号,无论你认识它的价值或不认识它的价值,都会对你的身心产生护持的作用。净土法门,重视念诵,无论修东方净土还是西方净土,坚持念诵定有效验。

持名念佛必须正心诚意,轻慢、怠惰与佛法不相应。既不相应,怎么能有明显的效果呢?所以念佛以前应沐浴盥洗,保持身心清净。

「晨嚼齿木,澡漱清净」,是念佛前净心准备。

「齿木」是古代人用来刷牙的小木条,可以用杨枝做,大小如指头,长约五寸。嚼齿木的一端,木中苦叶可除口臭,用嚼松的木条一端刷洗牙齿,相当于现在牙膏和牙刷的合用。古代印度的风俗,重大庆典请僧用斋,先派人送去用鲜花装饰的齿木,表示敬重。这里念佛前先用齿木清洗口齿,表示对佛的尊敬。除刷牙外还应漱口洗澡,保持清洁。

刷牙、洗漱,这是正式修法念诵时必须的形式,以唤起人的慎重感和敬仰心。但念佛也可以不分时间地点,不拘形式地进行默念。只要能正心诚意地念诵,都会有效果。

供佛物品

修药师法应供养药师佛的像。供佛用的东西叫供具。最基本的供具是花、涂香、水、烧香、饮食、明灯等六种东西。这六种供具分别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烧香是用来燃点的香。大日经说,燃点烧香具有使佛法显通法界的意义。燃烧香时,香气可顺风、可逆风自然流布,能清除看得见的地方、或看不见的各处地方的秽气。菩提香也是这样,由智慧之火点燃,由解脱风吹送,随悲愿力自在流转,普熏一切。

燃香的作用在于净化空气,净化心灵,醒神开窍,启迪智慧。现在的寺院中,许多信众燃点劣质的香,发出的气味和浓烟不但不能清除秽气,使人神气清爽,智慧开发,反而污染空气,使人气闷昏沉,所以,许多寺院要求信众不要烧香。如果所烧的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不如不烧的好。诚信的佛弟子,供佛烧香,一定要烧优质香,气味幽雅的香,散逸出沁人心脾香味,清除身心邪秽。这样烧香,才有益处。

涂香是用来涂身的香。大日经疏说,涂香有清洁的作用,可除去身上的污垢秽气,除去心中的热恼。

鲜花是世间美好的东西,佛经上说,在佛前供香花,可得名声好的福报;供美丽的花,可得相貌美丽端庄的福报。

灯是光明的源泉,象征智慧,佛前供灯可感得智慧开启,前途光明的果报。

水和饮食都是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资,用以供佛,既表达对佛的敬仰也表示对生活物质的珍惜,可唤起人的朴实慎重之心。

总之,凡最美的、最好的、最不可缺的、最珍贵的东西都可以用来供佛,以表达对佛的崇敬心。除用各种物资供佛外,还可以在佛前表演各种舞蹈、演奏各种音乐以示敬仰。所以经文说:「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诸」即代指各种供佛物质器具。「作众伎乐」即表演各种舞蹈,唱奏各种音乐。古代把以歌舞为业的女子称为伎,这里则指各种表演。

释迦佛教诫大家,要以各种香、花、音乐、舞蹈供养药师佛像,事实上,药师佛的像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佛菩萨本人也不需要这些东西。释尊要求弟子以这些东西供养佛的形象,是为了启发学人的觉性,这是教化众生的方法。通过供佛菩萨,唤起人们虔诚的敬仰心、庄严的慎重心和施舍心,把人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启发出来。

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这个心就是人人具备的圆明自觉的清净心,所以供佛就是供自己的心,敬仰佛菩萨,就是敬仰自己的觉性。当你一念诚挚恭敬供佛的时候,心念纯净,真心显现,你就见到了真佛。所以,以多大的诚心对待佛像就是以多大的诚心对待自己,供养佛菩萨真正得益的是自己。人的觉性一闪现,人就与佛同在,由此获得才德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以真纯至诚之心供佛之时,自己就与佛同在,内心升起崇高感和庄严心,命运和前途就会充满光明,事业和功业就会获得成功。反之,缺乏崇高感和敬仰心的人,内心是暗淡的,事业功业难获成就。所以,凡追求光明、追求成功的人都会以至诚之心供佛。

菩萨十地论说供佛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利供养,就是奉献各种供养用的物资,也叫财供养。第二是敬供养,即赞叹、恭敬三宝,也叫法供养。第三是行供养,即受持修习佛法,也叫观行供养。无论是财利供养、法敬供养、还是观行供养,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表达对佛菩萨的敬仰之心,启发出自己向善、觉悟之心,指引自己去追求光明。供佛之时必须有真诚的敬仰心,而且要身体力行,实践佛法精神。三种供养中,以观行供养作用最大,实践佛法精神,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

修药师法还应书写药师经,古代印刷术不发达,要得到一部佛经很不容易,所以许多敬信弟子都亲自抄写佛经。书写佛经,使佛法流布,让更多的人获得利益,功德很大,所以凡有条件的人都应亲自书写佛经,也应该教别人书写。写了药师经后,应理解经文的意义,努力实践。所以释迦佛说:「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

「一心受持」即一心一意专精地领受行持。「听闻其义」指自己诵读,或听别人读诵药师经,并理解经文的含义。

以此之理,今天科技发达,能刊印佛经,其功德也非常大。

供养法师

修药师法还应对弘传药师法门的法师诚心供养。精通佛法,并能为人讲授佛法的人叫法师。法华经法师品说法师有五种,一受持,二读经,三诵经,四解说,五书写。通过这五种方式弘扬佛法的都可称为法师。法师弘传佛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领悟佛法奥义,佛法能流传到今天,也有法师们的功劳。法师从事的事业是有益于所有众生的伟大事业,佛弟子应对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也应以行动支持他们。为让他们专心专意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应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资。供养法师是佛弟子的本分事,所以经文说:「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

「彼法师」即指弘扬药师法的法师。「资身之具」指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资用具。「资」有财物、凭借、供给等含义。「悉皆施与」指所有生活物资都应施舍给他们。佛弟子供养三宝,对法师行施舍既有利于佛法的流传弘扬,也成就了自己的施舍功德,利莫大焉,所以净信男子、女人应供养法师。

如果听闻了药师佛名号的净信男子、女人能诵持药师佛名号,供养药师佛像,书写药师经,供养弘扬药师法的法师,他不但会得到药师佛的加被护持,十方三世所有佛都会护佑他,使他一切愿望满足,并最终获无上菩提。所以释迦佛告诉大家说:「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如是」是对上面的总结,即诵持名号、供养佛像、书写佛经、供养法师等。「护念」即保护、忆念。法华义疏说:「令外恶不侵为护,内善得生为念」。得佛的护念,可使一切善法增长,远离一切恶事,消一切灾,增长寿命。善导法师说:「现生为佛护念,得长寿之强力因缘」。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对文殊菩萨说,如果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和女人,有缘听到了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等所有名号,听了以后应恭敬地诵持。早上起来先应刷牙、漱口、沐浴,使身心清爽洁净。同时应以各种芳香美丽的鲜花,燃烧名贵香,涂擦用的高级香膏等供具,表演各种歌舞,演奏各种乐器,来供养药师佛的像。另外,对这部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应自己书写,或教别人书写,并一心一意按药师经要求修行,深刻领悟药师经的含义。对于弘扬药师法门的法师,应当诚心供养。凡是他们赖于生存的物资,生活必需的器具,全部都应施舍给他们,不要使他们有任何匮乏和短少。如果做到了上面所说的这一切,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保护和怀念,他们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到满足,最后能获得觉悟,证得菩提。

2、文殊菩萨的指导

为了帮助人们修习好药师法,获得药师佛的救助,文殊菩萨对修法的具体方式及利益作了进一步阐述和说明。经云: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要得到药师佛护佑,首先应听闻药师佛的名号,知道这位伟大的佛的存在。所以法会上文殊菩萨发下誓愿说:「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听闻药师佛名号,是接受药师法的第一步,也是佛菩萨接引众生的第一步。听闻药师佛名号必须通过耳根,领悟于心,铭记心中,念念不忘,所以经文说「觉悟其耳」。

为使像法转时的众生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文殊菩萨将采用各种方便的办法,甚至通过让众生以做梦的方式,接受药师佛的教诫。梦中见佛,梦中听闻佛的名号的事,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正是佛菩萨福德威力的显现。文殊菩萨既能使睡梦中的人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当然更能使清醒的人听闻佛号了。今天,人们有缘听到药师佛名号,读到药师经,就有可能是文殊菩萨方便教化的结果。既是方便,就极其善巧,有时会无影无形,人们会因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受到药师佛的护佑。

佛所说法,记录为经,要使药师法深入人心,流传将来,必须受持药师经,保存和传播药师经。所以法会上,文殊菩萨再次号召大家,受持读诵、宣传抄写、恭敬供养药师经,文殊菩萨说:「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

有缘接触药师经的人,都应经常诵读,理解经文的深刻含义,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讲解,把药师经蕴藏的伟大意义揭示出来,让更多的人得到好处。「开示」就是开启、显示之意。佛法真理,含藏在佛经之中,就像宝贮藏在盒里一样,掀开盒盖,使珍宝示现出来,就叫开示。演说佛法,使人们领悟佛法真理,叫做演说开示。

为了使药师法更广泛流传、传至将来,文殊菩萨号召大家抄写药师经,像供养佛一样供养佛经。

常用来供佛或供佛经的东西还有末香、花鬘、璎珞、幡盖等。

末香是粉末状的香,用各种名贵香料捣成,用来涂身、熏衣、涂地、涂墙等。在经书上洒香,表示对佛经的珍视。

花鬘是并列着的一串串下垂的花,璎珞就是珠玉等缀成的项链。一般寺院中塑的菩萨像,常有花鬘、璎珞等装饰品。花鬘、璎珞使菩萨显得华贵而庄严、亲切而富有生活气息。佛像前面可供这些东西,但佛像身上,不用这些装饰,因为佛至高无上,使真理的化身,是朴实无华的。

幡是直幅下垂得旗,幡上一般书写佛经,所以叫经幡。盖即圆顶的凉伞,可遮太阳、尘埃等,亦可造成静穆的气氛。

为了表示对佛经的珍视和敬重,文殊菩萨教大家用五彩线作袋子盛放药师经,然后供奉在干净高朗的地方,即经云:「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

彩,指彩色丝织物或彩色丝线。「五色彩」即五色线,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丝为一条丝缕。五色象征如来五智,也像征信进念定慧五法。五法贯摄一切教门,如修多罗贯串诸法一样,用线做表征,因为修多罗直译就是线。五色线是密宗灌顶道场必用之物,也叫檀线、结线、金刚线。

「囊」即袋子。「敷设」即铺设、布置。「敷设高座」即在高处布置一个位置。把佛经放在高的地方,供人瞻仰,引起人的敬重心,也是保护佛经的办法。

能读诵、讲演、抄写、供养药师经,四大天王和许多天人就会到他的住处来守护,即经云:「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四大天王」是守卫在须弥山四方的天王,本文前面讲佛的世界时,已作过说明。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寺院山门一般都塑他们的像。天王护持佛法,亦护持诚信佛法的人们。

「诣」即往、到,常指到令人尊敬的人那里去;或指到达某种境界。这里「皆诣其所」指天王及眷属都到读诵、供养药师经的人那里去。这是对佛法的敬重,也是对供养佛经的人的敬重。

佛经代表佛法,佛经流行的地方,就是佛教正法流行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得到佛的加被和保护。有正法流行,邪门歪道凶神恶鬼就无法作祟。所以文殊菩萨告诉大家「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

药师经代表药师佛正法,含具无比威力,能救助人们出离一切苦难,所以文殊菩萨称之为经宝。佛经都是宝,此药师经又是宝中之宝。凡是药师经流行的地方,人们会过安宁幸福、吉祥快乐的生活,决不会有横厄灾难,不会死于非命,更不会有鬼神相扰。

中国民间有「人死为鬼」、「鬼者归也」的说法。一般认为,有福德的人死了可以成神,普通人死了就变成鬼。佛教不接受这样的观念,佛教把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地狱等六大类。佛经中所说的鬼,是指六道众生中的鬼道。鬼的种类很多,除永处于饥饿中的饿鬼外,还有夜叉、罗剎等。它们有神通力、能伤人甚至吃人。鬼接受佛法,就成为护法神,如天龙八部的夜叉,本经后面将要说到的十二药叉大将。鬼中未接受佛法,本性凶恶的就叫恶鬼。凡有药师经流行,有人受持药师法,在药师佛福德威神力摄化下,恶鬼不但不会危害人,反而成为佛的护法,所以,药师经流行的地方没有恶鬼。

天、阿修罗、鬼三道又叫神道,他们都有人不具备的不可捉摸的力量。神道中,有归顺佛法的善神,也有恶神。凡药师经流行的地方,只要信持药师经,不会有恶神相扰。应当注意的是,佛教所说的神是众生中的一部分,不是中国民间所谓的神仙。

恶神恶鬼伤人常用手段,是用魇魅邪道迷惑人,使人正气耗散、精力消减,身心交瘁而死于非命。在药师经流行的地方,受持药师法的众生也会得到药师佛及护法天王、天人、神将等保护,恶神邪神都不能干犯,所以经文说:「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精」即精神、精力,「气」即生气、生命活力。

如果有的众生已受邪道迷惑,心意散乱,精神不宁,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正气一生,邪气自除。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就能归于正道,恢复身心安宁。所以经文说「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设」即假设,「如故」即恢复健康。受药师佛正法鼓舞,可重新焕发精神,获得无穷的生命力,身心安宁而快乐。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文殊菩萨发誓弘扬药师法,在法会上,文殊菩萨对释迦佛说:「尊敬的佛!药师法门既如此伟大,我理当发大誓愿,要在像法转时,以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使一切有清净信心的善良的男人、女人,甚至在梦中也能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而有所觉悟。」文殊菩萨又说:「尊敬的佛!假如有人对这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能领受其含义,坚持阅读或读诵,能为别人讲解,使人得到开导指示;自己书写或教别人书写,对药师经生恭敬尊重心;用各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歌舞等来供养药师经;用五彩丝线结成袋子盛放药师经,然后把周围各处打扫干净,布置一个高的供坛,安置药师经。由于以上种种,四大天王和他的部属还有数不清的成百成千的天人都会护持他。」文殊菩萨接着说:「尊敬的佛!在此药师经流行的地方,如果有人能够对药师正法领受行持,凭药师佛本愿功德,以及听闻药师佛名号能产生的巨大效验,可以知道,那里的人不会遭受意外的横死,也不会被恶神恶鬼夺去精力和神气,即便是有的已被夺了精气,在药师佛护佑下也会慢慢恢复精力,重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安宁和快乐。」

3、供像的方法和功德

听完文殊菩萨的话,释迦佛赞叹不已。接着,佛又嘱咐大家,造药师佛像,恭敬供养,并告诉大家造像供像方法和功德。经云: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狮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文殊菩萨发誓弘扬药师法,释迦佛非常高兴,大加赞赏。佛对文殊菩萨说:「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意思是:正是这样啊!正是这样啊!确实正如你所说的那样。

释迦佛肯定了文殊菩萨所说的供养药师佛的意义和功德后,嘱咐大家敬造药师佛的像。

佛教是无神教,不崇拜偶像,提倡智慧和觉悟。佛不是神,是觉悟了的人,是人们的导师和榜样。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教既不崇拜偶像,释尊为什么又叫大家造药师佛像呢?其实造像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了用鲜明的形象引发人们虔诚的信念,启迪人们内心的觉性。

造像与供像

佛教被称作像教,因为佛教重视用有形的东西教化众生。巍峨的庙宇、庄严的佛像、辉煌精妙的供具,是生动、直观、有强大感染力的教化方式,可唤起人的敬仰心,震撼人的心灵。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历代都有大量的佛教建筑、佛教造像、佛教艺术品问世,为后代子孙留下数不清的瑰宝。各种佛教遗迹、佛教珍宝,都是用信徒的心血浇铸成的,是民众信念的结晶。佛教流传至今,除了它内含的生命力外,佛经的保存、佛像的塑造和保存,也起了很大作用。释尊深明此理,嘱咐大家:「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

造像之后,应将佛像安放在高显洁净的地方,恭敬供养。应「敷清净座而安处之」,然后「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幢」也是一种供具,以木柱或石柱等为主体,用各种彩帛严饰,顶上安放如意宝珠。一般寺院都有较高大的石幢,上刻陀罗尼神咒,或刻佛经,用以镇妖除魔。

用花香、幢幡把佛像装饰得庄重威严,是利供养,比利供养更要紧的是敬供养。

释迦佛告诉大家,敬心供养药师佛,应该「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

恭敬供养药师佛,首先应斋戒。斋的原意是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在举行庄严的仪式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与妻子同房,保持虔诚的意念,叫斋戒。斋则清心之不净,戒则禁身之过,清心寡欲就叫斋心。

佛教中斋的本意是过午不食。戒律将进食的时间分为时和非时两种:正午以前为时,可以进食;正午以后叫非时,不能进食。在正午之前食叫斋,过午不食之戒叫斋戒。

斋法是佛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古代印度僧人都以乞食为生,为了减轻施食者的负担,避免修行人贪食,佛规定出家人过午不食。专门修行的人,体力消耗不大,不吃晚饭不影响健康。事实上,体力消耗小的人,晚上少吃点,还会有益健康。中医提倡晚上少吃,有「晚上少吃口,活到九十九」的谚语。后来由于寺院僧人都要从事生产劳动,晚上不吃饭会损害健康,所以一般寺院都开斋,晚上要吃饭。今天寺院的僧人都要从事繁忙的劳作,也必须吃饭,原始意义的斋戒,在寺院中都不硬性推行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观俯察...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成语名称仰事俯畜成语拼音yǎng shì fǔ xù成...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

仰取俯拾成语名称仰取俯拾成语拼音yǎng qǔ fǔ shí成...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

仰息他人成语名称仰息他人成语拼音yǎng xī tā rén成...

最新文章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宋...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诗原文[挑...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